20110903晚上7:00-9:00家庭牧區週六晚崇拜 安提阿元素在家庭

【講題】安提阿元素在家庭 【經文】使徒行傳11:19-26;13:1-3



安提阿的教會
11: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,並安提阿;他們不向別人講道,只向猶太人講。
11:20 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,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(有古卷:也向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傳講主耶穌)。
11:21 主與他們同在,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。
11:22 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,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,走到安提阿為止。
11:23 他到了那裏,看見 神所賜的恩就歡喜,勸勉眾人,立定心志,恆久靠主。
11:24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,被聖靈充滿,大有信心。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。
11:25 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,
11:26 找著了,就帶他到安提阿去。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,教訓了許多人。門徒稱為「基督徒」是從安提阿起首。
巴拿巴和掃羅奉差遣
13:1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,有幾位先知和教師,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、古利奈人路求,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,並掃羅。
13:2 他們事奉主、禁食的時候,聖靈說:「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。」
13:3 於是禁食禱告,按手在他們頭上,就打發他們去了。
◎ 一個教會若沒有安提阿元素就會沒落,神會興起一個有安提阿元素的教會。屬神的家庭也是如此,因為神的心在最小的弟兄身上,即使在窮鄉僻壤,即使在山的那一邊,在海的另一邊,神的心在列國、在全地,那裏有一個孩子沒有回家,祂的心就在那裏!
◎ 一個教會(神的家)的房角石是耶穌,帶領教會的卻是聖靈;一個以基督為主的家庭也是如此,聖靈會帶領屬祂的家庭轉型成為安提阿的家庭!
◎ 當我們為我們的家庭苦惱,夫妻、親子與三代問題,無法解決,是否我們的家少了安提阿元素?
一、 巨變的豐盛教會—
1. "安提阿元素"的核心所在:一位最有智慧和最優秀的年輕執事司提反為主殉道,神為何要在連串增長的事件中,為教會加插一段悽慘的片段呢?在一章1節至六章7節,以及第八章以後,聖經所記的,都是教會擴展和增長的歷史,可是,為何中間卻要有司提反殉道,和教會遭逢逼迫的逆境呢?這個問題的答案,實在是新約聖經中的一個重要信息,亦即是"安提阿元素"的核心所在。耶路撒冷教會實際上是對使徒行傳一章8節的大使命-"在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,和撒馬利亞,直地極,作我的見證"-作出了反抗。由於門徒漠視大使命,所以一切都只"在耶路撒冷"發生,並且門徒所關心的,也只是耶路撒冷內部的發展而已。除了使徒以外,門徒都分散在"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"。...這句話的重要性實在不容低估。
2. 在突如其來的逼迫下,教會才會順服神的心意,信徒才會去到猶太和撒馬利亞,神固然可以藉著順服的教會來達成祂的旨意,但除此以外,祂還可有其他的方法來令自己的旨意成就。...這些方法甚至可以是殉道和逼迫。
3. 我寧願懼怕神也不願意懼怕人,但我更願有神的心甚於懼怕神。客觀地看清事實,就會發現耶穌復活之後所發生的每一件事,都比不上這件事更能令門徒遵從大使命。這件事與先前發生的每一件事,都有相同的目的,這目的就是要把福音傳至地極。
4. 司提反的殉道,以及隨後門徒因嚴峻的逼迫而分散,至少導致了三件改變世界的事件:
(1) 第一,大部分信徒都趕忙逃離耶路撒冷,以至他們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。其次,司提反的殉道,正是促使保羅成為歷史中最重要的宣教士的一個原因。
(2) 司提反在不公義的情況下被置死造成的第二個結果,就是掃羅的得救。事實上,他就是司提反的繼承人,因此,他熱切地將福音傳給失喪的人。
(3) 第三個結果,見於使徒行傳十一章19節...因司提反殉道而觸發的逼迫,驅使信徒逃亡至腓尼基、居比路和安提阿。他們在安提阿城傳講耶穌,對象不僅是猶太人,還包括外邦人。結果,一個新的教會便在安提阿誕生了。而最重要的,便是安提阿教會將會在使徒行傳第十三章中,差派保羅成為宣教士,讓他去到地極的外邦人中,把教會建立起來。
(4) 這些事件的背後,其實隱藏著令人又敬又畏的信息,它就是:為了把福音帶給未得之民,神會容讓任何事的發生。它告訴我們,耶穌若願意道成肉身,把福音傳給從未聽聞的人;那麼,我們亦必須有一顆願意為主出去的心,將福音帶給未得之民。然而,不要以為這樣作,就是為主大大的犧牲了,因我們為主所付的代價,怎樣也不會超過主耶穌基督在十架上為我們所付的代價。
(5) 這信息告訴我們:神關心的,不是事奉的成功與否,也不是教會的增長與否,更不是教會是否大型、華麗。祂關心的,就是祂的使命能否完成。神當然知道地獄的存在。正因為祂知道,所以祂才會差派自己的兒子,從安舒的天堂降卑來到墮落的人間,正因為祂知道地獄的可怕,所以祂才會要求我們學效耶穌捨己的精神和生活的方式。
(6) 若我們不願意去,並只願留在"耶路撒冷"的安樂窩,神便只好以兩種特別的方法來處理我們。第一、逼迫:迫我們出去。第二,取代:神在別處另找一位合祂心意的人來完成祂的旨意。這就是"安提阿元素"可怕的一面了-沒有一個處境是安穩的,沒有一樣東西是永存的,沒有人或教會是神必然喜悅的。若要得到神的喜悅,惟一的方法就是切實遵行神的命令。
二、 保羅—司提反未謀面的門徒:
1. 新約聖經詳盡地記錄了保羅的生平,為何聖經要這樣做呢?因為保羅不單明白"安提阿元素"的重要,他也把它活了出來。聖經要我們學效保羅的榜樣,特別是他的價值觀和人生的優先次序。在保羅的思想中,大使命是至為重要的,因此,我們也應以踐行大使命為我們人生的目標。(羅十五20)凡願意出去,和堅持走過死蔭幽谷的人,都已蒙神賜下得勝的應許。
2. 若我們明白神的旨意,就是叫未得之民得聞基督的福音,好讓他們能出死入生時,那麼,一切的痛苦便都是有意義的。只有擁有這種屬靈的眼光,我們才會明白一切經歷背後的意義。神顧念的,乃是永恆的事,我們若真是基督的門徒,就必須學習這種永恆的視野。...沒有人會喜歡苦難的,可是,當我們明白苦難的目的時,我們便會有忍受它的能力,而神也為了這目的,不惜差祂的獨生子降世為人。
3. 今天,我們仍舊不可忽視這目的,因它正是神之所以干預人類歷史的關鍵所在。(太十八11)
4. 今天,神也有能力作同樣的事。祂可以在這個世代中,不著痕跡地創造一段使祂旨意得以成就的歷史。問題只是:我們(信徒和教會)究竟是自願的參與這個歷史時刻,還是要藉著類似司提反殉道的事件,才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參與這歷史時刻呢?神藉兩項的新安排,來促使教會履行宣教的使命。首先,耶穌撒冷教會既然不願意作宣教的先鋒,神便興起"使徒中最小的"保羅來承擔這項工作。其次,由於耶穌撒冷教會不願去到外邦人中間,神便把它的領導地位遞奪過來,轉交給另一間教會──安提阿教會。
5. 其實,耶路撒冷教會並沒有拒絕把福音帶到地極的大使命,它只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本土的工作上,以致忽略了對外傳揚福音的工作。遺撼的是,他們這樣作,與拒絕大使命是沒有分別的。…事實上,就遵行大使命一事,使徒們並沒有任何清晰的目標或計劃。

三、 理傳社會福利協會之後:家庭牧區的宣教方向
1. 一個在村里傳揚公理讓主作王在村里的植堂宣教協會:本會為依法設立,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,而以實踐效法主耶穌「將公理傳開」(以賽亞書四十二章一至四節 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。他不喧嚷,不揚聲,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。壓傷的蘆葦,他不折斷;將殘的燈火,他不吹滅。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。他不灰心,也不喪膽,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)的使命生命,幫助家庭夫妻、老年人、青少年、兒童、婦幼、弱勢族群、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。透過品格真理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生活的幫助,和提升生存的能力,找到生命的意義目標,進到真理的祝福生命為宗旨。
2. 一個夢想:建立一個植堂、宣教的家庭教會,10個家庭可以建立一個教會,20個家庭可認養委身一個鄉下或困難的教會翻轉,30個家庭可以差派一個家庭到海外宣教。第40個家庭可以再開始拓植建立一個植堂、宣教的家庭教會。
3. 主啊!我要一個投身在祢心意水流的協會:歷世歷代為不同國家帶來影響的人,都不會在幹著與宣教性質截然不同的工作時,突然有投身宣教的心志的。事實上,這些人之所以投身宣教,乃因他們聽見了神的呼召,並因此立志以完成宣教的使命為人生要任務。要完成神的旨意,就必須先看到屬天的異象,以及擁有無比的勇氣和決心。理傳的呼召經文在以賽亞書四十二章1-4節,神的心在最小的弟兄身上,不管他在山巔還是水邊。
4. 決心:馬禮遜的一生,都沒有偏離神為他所定的旨意,可是,主的道路卻不是容易走。他之所以能在宣教史上留下佳美的腳蹤,乃因他在明白了神對他的旨意後,便決心遵從它。他不單以行動來回應主的呼召,他也有一顆絕不向困難妥協的決心。…像克理威廉一樣,馬禮遜也同樣在挑戰我們,他要求我們在聽到神呼召時,就要順服到底,並且要"變賣一切所有的"來跟從他。…神最希望看到的,便是我們能夠秉承他們的志向,為了把福音傳遍萬國而甘願放下一切。
5. 值得變賣一切的異象?耶穌豈不是說下列的話嗎?"天國又好像買人尋找好珠子,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,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,買了這顆珠子。"(太十三45~46)耶穌為了尋找和拯救失喪的人-那重價的珠子-甘願放下一切。今天,我們豈不是也應為數以億計從未聽聞福音的人放下一切嗎?可是,福音是不會意外地傳到未得之民當中,因此,信徒必須像馬禮遜一樣,明白神對未得之民的心意和使命後,福音會被傳開。
6. 願到地極:信徒四散後,教會的範圍是擴大了,但他們卻隨即陷入另一危機中,這危機就是,他們希望在這個比以往寬廣的範圍內安頓下來。換言之,他們仍然不願到地極去!…正因這個緣故,在使徒行傳第九和第十一章中,我們便看到,神把耶穌撒冷教會的領導角色取回來,並將它交給一間在當時還未誕生的教會。神不會離棄我們,因為祂愛屬祂的人,可是,我們的重要性卻會有被削減的可能。我們不妨撫心自問:究竟我們要成為"耶路撒冷教會"的兒女,還是要成為"安提阿教會"的兒女?
7. 神的焦點:要讓世界上絕大部分未聽聞福音的人,有機會得聞福音。
四、 保羅與安提阿教會;宣教的兒女與支持宣教士的家庭:
1. 為了將福音傳給外邦人,神便引進了兩件"武器"。第一件武器是一個人--一個矢志不渝地履行大使命,且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的僕人。他就是保羅。第二,就是一個願意支持保羅履行異象的群體──安提阿教會。
2. 大馬色教會建造保羅成為門徒,成功帶出門徒才是真正的門徒。
3. 若神要用我們的兒女,成為直到地極的宣教士,你願意嗎?
4. 你願意家庭牧區成為能夠開拓植堂宣教的牧區嗎?
5. 你願意我們所開拓的教會是一個支持保羅的安提阿教會嗎?

五、 安提阿元素在家庭:
1. 神願意使用任何矢志實行大使命的人:一位獨腳蘇格蘭人的經歷,正是第一個安提阿原則的最佳例子。…這人名叫史托特(George Stott),是中國內地會的一位宣教士。他在1868年去到中國東南沿岸的一個港口──溫州。…一位行動不便的半癱中國同工加入了他的團隊,這人就是日後溫州的第一位本地傳道人。…今天的溫州,已有超過一千間被官方認可的教會和超過1100個已登己的"聚會點"…另外,溫州還有很多沒有登記的家庭教會。事實告訴我們,就算是"被世界所鄙棄的人",只要他們願意為神把福音傳遍萬國,他們便能把世界改變過來。神藉著祂忠心僕人所造成改變,正是"安提阿元素"的重心所在。
2. 矢志實行大使命的家庭跟矢志實行大使命的人一樣重要:家是傳承使命,領受祝福的單位。挪亞是矢志實行神心意的人,但卻沒有傳承。亞伯拉罕是矢志實行神心意的人,又建立傳承生命的家庭與兒子。事實也可以說,神定會改變你的家,當你的家矢志實行大使命。
3. 有潛質把世界改變過來的"獨腳蘇格蘭人"正在等候著教會的差派!安提阿教會接納了保羅,並差他夥同他的導師巴拿巴結伴出去,將福音傳遍萬國,這正是"安提阿元素"的中心所在。…我們是否願意,或是否有能力去接納那些我們曾經不接受的人,並差派他們出去,讓福音得以傳遍萬國?對家庭來說,我們是否願意放手讓我們的兒女回應神的呼召去到地極,並支持他們的家庭,並為他們禱告。
4. 改變雖是困難,但有志者事竟成:只有破除傳統的束縛,徹底順服神的話,我們才能得著能力,為世界帶來屬靈上和物質上的改變,並叫世界得著好處。…改變是不會自動出現,因此,我們必須徹底地,並毫無保留地遵從神的話,才有可能把這世界改變過來。今天,我們已進入了新一個的千禧年,在這樣的一個新時代中,我們又可有甚麼新的策略,來推動差傳的事工呢?其實,神要求我們的,並不是甚麼新的方法,祂要求的,乃是一顆順服的心-像戴德生(Hudson Taylor)那樣徹底的遵從,並不惜一切的作出改變和敢於脫離傳統的框框。看看司布真(Charles Haddan Spurgeon)對宣教的論述..."若有一個目標,是教會應保持熱忱的,那就必然是對宣教的關注。若有一件事,是不容我們不冷不熱的,那就必然是把福音傳給這個快將滅亡的世界。"
5. 父母成為屬靈的巴拿巴:巴拿巴不單相信,也承認希臘人得救,完全是因著十字架的恩典;他又相信,神的恩典是足夠這些外邦人用的。因此,巴拿巴對外邦人是完全接納的。…巴拿巴渴望的,就是他們能在基督耶穌裡好好的成長,並全心全意的跟隨主。作為信徒領袖,他的責任便是幫助初信者,讓他們擁有成熟的屬靈生命,就像那些帶領他們歸主的信徒般。為人父母更當以栽培我們的兒女成為以父的事為念的門徒,為我們的主要目標。巴拿巴是安提阿的屬靈領袖,他不是以領袖身分,而是以僕人的身分,來到需要被服侍的人中間,幫助他們對耶穌有更深的認識。…領導的其中一個測試就是:領導者能否憑著"歡勉",而不憑著批判或專權,來使更多人歸向耶穌。父母的勸勉也是如此!這是"安提阿領袖"的典範所在。
6. 人若不能照管神的家,焉能照管神的教會。一頓熱熱的晚餐是凝聚家庭建立家庭最有效簡單之路。
7. 一個能最實際支持宣教植堂的家庭,是一個有家庭祭壇的家庭。
◎一粒種在地裏的麥子!
1921年,有一對名叫「大衛.弗拉德」和「斯蔚」的夫婦(David and Svea Flood),帶著兩歲的兒子從瑞典來到非洲心臟地帶──當時還稱作「比屬剛果」的地方。在這裡,他們遇見同樣來自北歐「斯干迪維亞」(Scandinavian)的「埃力森」夫婦(Ericksons),於是四個宣教士就一同尋求神的旨意,該如何在非洲傳道。那些年代,是「順服、獻身和犧牲」的年代,所以他們感到主的帶領,要離開「宣教中心」的保護,跑到較為邊遠的地區傳福音。這種冒險,是用信心邁出的一大步。
他們來到一個名叫「恩道樂拉」(N'dolera)的村莊;可是村裡的酋長斷然拒絕他們,不准他們進入境內傳道,因為害怕他們會影響人民離開自己的神。但這兩對夫婦不氣餒,選擇一個離開村莊約有半里的山坡,在那裡蓋搭一間小茅屋,住在那裡,作為宣教基地。
他們在這裡,切切的為村裡面的人禱告,盼望出現屬靈的突破,可是禱告了許久,卻仍然沒有任何動靜。唯一與他們接觸的村民,只是一個小男孩──他獲准一周兩次,賣雞和雞蛋給他們。那個身高只有四呎八吋高的小孩子「斯蔚.弗拉德」太太在想,既然神只讓她和這個非洲小孩談道,她就盡全力領這個孩子歸向基督。結果成功了;但是除這個男孩子之外,就再沒有別人願意信主,也沒有什麼令人鼓舞的事情發生了。
與此同時,瘧疾卻將這個小小團體的成員一一擊倒。「埃力森」一家認為受夠了,打算回到「宣教中心」去。「大衛」和他的妻子「斯蔚」卻決定留下來,繼續孤軍作戰。可是雪上加霜,「斯蔚」太太竟然在這個原始荒野地區懷了孕;臨盆時,村裡的酋長心軟了,允許一個接生婆來幫助她。結果,誕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,給她起名叫「艾娜」(Aina)。然而「斯蔚」太太因為曾經數度患上瘧疾,身體十分虛弱;這次生產又使她耗盡了最後的精力,結果就在嬰兒出生後十七天,與世長辭了。
她的丈夫「大衛」很埋怨神,他草草的挖了一個山洞,將27歲的妻子「斯蔚」埋葬,然後帶著孩子們下山,回到「宣教中心」。在這裡,他把自己的新生女兒「艾娜」(Aina)丟給「埃力森」夫婦,然後咆吼著埋怨神,說:「我要立即回瑞典去!神使我失去妻子,我也照顧不了這個嬰兒。神毀了我的一切!」之後,他到了非洲一個港口,不僅丟棄神的呼召,也離開了神。
八個月之後,「埃力森」夫婦二人亦因為染上不知名的疾病而相繼離世。那個遺下來的嬰孩「艾娜」,則展轉被送到某個美國宣教士的家裡,他們將「艾娜」的瑞典名,改為「雅吉」(Aggie)。當這個小女孩長大到三歲時,這對美國宣教士把她帶到美國去,深深地喜愛這個小女孩。因為擔心美國的兒童保障法令可能會迫使他們與「雅吉」分離,所以他們決定放棄再到非洲宣教,改為留在美國牧會。
雅吉就是這樣在美國「南達科塔」長大,成為一個愛主的少女,就讀於「明尼阿波利斯聖經學院」。雅吉在聖經學院裡結識了一個愛主的青年人,名叫「杜威.赫斯特」(Dewey Hurst),下嫁給他為妻子。
年復一年,這對赫斯特夫婦熱心地服事主;雅吉也為丈夫生了一女一男。有一回,她丈夫要前往西雅圖去出任一間聖經學院的院長職位;在這裡,雅吉發現那一帶地方竟然有著極濃厚「斯干迪維亞」傳統;「斯干迪維亞」就是雅吉的故鄉。一天,不知道是誰寄給她一份瑞典宗教雜誌,她也不懂得如何念這些瑞典文字。只是,她不經意翻閱這份雜誌的時候,偶然間看到裡面有一幅照片,叫她目瞠口呆──照片的背景是相當原始的土著地區;照片有一個十字架、十字架上面刻著一個名字——「斯蔚.弗拉德」──她母親的名字。雅吉立即跳上吉普車,飛馳到學院裡一位教師的家,因為她知道這位教師能讀那篇文章。
「它講什麼?」她急切地問道。
那位教師從文章裡覆述一個故事──很久以前,有宣教士來到「恩道樂拉」村莊…;一個白人母親,誕下女嬰不久,就去世了…;這個白人母親曾領一個非洲小男孩歸向基督…;後來所有白人都離開了。但那個非洲男孩長大了,最後說服酋長,酋長就允許他在村子裡建築一座學校。文章講到,最後他如何為基督的緣故,領所有學生,甚至酋長也信了耶穌,成為基督徒。今天,那個村子裡共有六百名基督徒…完全因著「大衛」和「斯蔚」的犧牲,他們才有機會信主。
赫斯特夫婦結婚二十五週年紀念的時候,學院給他們一個假期,往瑞典去走一趟。雅吉在那裡找到風燭殘年的親生父親「大衛.弗拉德」。原來這個老人又再結了婚,生了四個兒女,並且常常酗酒,將生命消耗在酒精裡。他剛剛有過一次中風;更糟的是,他在家中立下一個規矩──「不許提神的名字,因為神奪走了我的一切。」
雅吉與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會面之後,就提出要見一見父親的面。這些兄弟姐妹都猶豫了,對雅吉說:「雖然他病得很厲害,你可以和他談談;但你要知道,每一次他聽到有人提及神的名字,他就無名火起三千丈了。」
雅吉沒有知難而退,卻勇敢地走進父親骯髒的公寓,踏入滿地酒瓶的房間,要與這位73歲,躺在亂得像狗窩一樣的床上的老人談話,叫他一聲「爸爸」。
老人轉臉過來,哭著回答說:「艾娜!我從來不想把你丟棄的。」
「沒什麼!爸爸。」雅吉輕輕地投在父親的懷裡,以柔和的聲音回答說:「神照顧了我。」
老人一聽見,立即就倔強起來,止住眼淚,大聲說:
「神把我們都忘記了!都是因為祂,我們今天才活成這個樣子。」
說罷,他再轉臉朝向牆壁。
雅吉並不氣餒,趨前去撫摸他的臉,繼續說:
「我有一個小故事,一個真實的小故事,要說給你聽。你沒有白白去非洲,媽媽也沒有白白死在那裡。你們為神贏得那個非洲小男孩已經長大了,他信了主,又為基督的緣故,贏得全村的人信主。今天,因著你們的擺上,對神有過忠心,那個非洲村落有六百人信主…。爸爸,耶穌愛你,他從來沒有恨過你。」
老人聽了,轉過頭來望著女兒,身體開始慢慢的放鬆下來,開始流著淚說話。就在那個下午,他又再一次回到他棄絕了幾十年的神那裡。以後的幾天,這對父女很快樂地享受著天倫之樂。雅吉和丈夫回到美國之後,過了幾個星期,大衛.弗拉德也返回自己的家,與自己的兒女團圓。幾年後,赫斯特夫婦在倫敦出席一個大型的「宣教聚會」。會中來了一位「扎伊爾」(前比屬剛果)教會的代表,他表示要為全國11萬基督徒發言,介紹福音是怎樣傳遍整個扎伊爾國家。會後,雅吉迫不及待地跑到台前,問他有沒有聽過「大衛」和「斯蔚.弗拉德」的故事。
「有!女士。」那人用法語回答,旁邊的人替他翻譯成英語:「我就是『斯蔚.弗拉德』帶我信主的那個非洲男孩了。在你出生之前,我為你父母常常送食物。直到今天,你母親的墓和我們對她的回憶,都成了我們的驕傲。」
說罷,這個非洲人流著淚,久久地擁抱雅吉,然後繼續說:
「你一定要去非洲看看,因為你母親是我們民族歷史中最有名的人呢!」
雅吉.赫斯特和丈夫果然成行,在那個非洲村落受到村民熱情的歡迎;她甚至看見許多年前,她父親找來用掛藍將她背下山的老人。最叫人注目的時刻,是雅吉被牧師引導,來到母親的墓碑──十字架,雅吉跪在地上向上主獻上感恩。
那一天,牧師在教會裡讀出約翰福音12章24節,說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。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」


技術提供:Blogger.